(江苏省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大数据展示中心)

 

在太仓港码头,满载货物的远洋巨轮缓缓入港,岸桥上的巨大机械臂有条不紊地精准抓取集装箱,高效的自动化作业系统正成为长江外贸第一大港的新名片。

 

在江苏飞力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报关员轻击键盘,原本需要多人分别向不同部门申报货物信息,眼下只需一人操作“一次填报、一次提交”,就能无缝流转、实时追踪。

 

在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数据中心,智慧金融系统全天候运行,经过授权的进出口数据不断汇聚于此,实时勾勒出企业的“资信与风险画像”,成为金融科技的一道生动注脚……

 

11月24日,分布于江苏不同地域、不同功能、不同场景的贸易动态都建立在中国(江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下简称“江苏‘单一窗口’”)这个共同的数字底座上。作为依托电子口岸平台建设的国际贸易领域统一服务平台,“单一窗口”实现企业“一点接入、一次提交”标准化申报,相关部门数据共享、协同管理,处理状态(结果)统一反馈给申报人。海量的数据洪流汇聚至此,在江苏省电子口岸有限公司数据中心展示大屏上清晰有序地勾勒出江苏外贸的强劲脉搏。

 

八年磨一“窗”

百余项功能助力企业节省成本超8亿元

 

“监管+服务”“通关+物流”“外贸+金融”,江苏“单一窗口”平台目前已上线28大类百余项功能,覆盖口岸通关全流程、全业态,对接海关、海事、税务等单位,互联互通数据通道31条,累计为超过19万家企业用户提供免费申报服务,为企业节约申报成本超8亿元。在效率提升层面,助力已对接的航空口岸国际航班通关时间缩短50%,部分水运口岸货物通关效率提升三分之二。此外,客服热线人工接通率、电话解决率均达98%以上,常年稳居全国并列第一,以高效服务响应企业的跨境贸易需求。

 

这一系列高效便捷的亮眼成绩单,是江苏对过往外贸发展瓶颈的有力突破。江苏作为外贸大省,曾因庞大的外贸业务量让传统“纸片报关、人工跑单”的口岸监管与服务模式压力倍增,流程环节多、贸易成本高,成为制约外贸效能提升的掣肘。随着贸易便利化协定(TFA)生效和中国“放管服”改革深化,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为江苏破局的关键。

 

江苏省委、省政府顺势而为、前瞻布局,2009年6月,在江苏省商务厅、江苏省贸促会、南京海关、原江苏检验检疫局、江苏海事局等部门的指导下,江苏省电子口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自此,公司承担起省级电子口岸的建设和运营重任,肩负起全省外贸大数据中心、外贸数据重要枢纽与口岸数字化、智慧化开拓者的战略使命。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外贸行业蓬勃发展,2017年,根据国家口岸办统一部署,江苏“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行,由省电子口岸公司负责运营、推广。平台不仅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在线免费通关服务,还满足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系统建设、科学决策等个性化需求,逐步构建了覆盖政务、物流、数据和特色服务的全链条数字化解决方案,真正将“一‘窗’通关、‘窗’惠万企”的理念照进现实。

 

历经8年深耕,江苏“单一窗口”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重塑传统贸易生态。这离不开清晰的政策指引:2021年,《江苏省“十四五”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全面推广应用中国(江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贸易信息化服务;2024年,海关总署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智慧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强化“单一窗口”标准版与地方特色应用集成,深化“通关+物流”“贸易+金融”建设,覆盖跨境贸易全链条业务。江苏“单一窗口”在系统贯通、数据融合等方面实现关键突破,不仅筑牢了智慧口岸的运行根基,更为未来的纵深发展开辟了道路。

 

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江苏“单一窗口”构筑智慧贸易新高地

 

服务企业方面,江苏“单一窗口”是点石成金的“创新引擎”,通过整合通关、物流、金融等核心服务,持续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平台便捷高效,货物申报和通关时间大提速。”江苏飞力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说,省电子口岸公司组建了客服技术团队,为企业提供即问即答服务和突发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得益于江苏“单一窗口”特色应用,常州外轮代理有限公司关务经理王俊高兴地说,“如今企业既能在线上了解查验状态,还能一键申请船边直提等业务,精简环节、节约时间,实实在在减轻了负担。”

 

这样便利、顺畅、高效的运转场景处处上演——在禄口机场,通过航空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海关与货站系统进行实时交互信息,对于需要查验的进出境货物直接分流到指定查验区,形成从申报、查验到放行的全链条信息流转,同时实现行李前置查验及信息自动匹配,帮助旅客“无感通关”;在江苏省班列公司,企业一次登录江苏“单一窗口”中欧班列专区即可进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告别以往在多业务系统中反复切换的复杂流程;在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单一窗口”创新的“外贸+金融”模式,既让优质企业更快更便捷获得资金支持,也帮助银行构筑起智能风控屏障。目前,该服务已联动外省平台覆盖超2万家企业,金融服务规模超200亿美元。

 

服务国家战略方面,江苏“单一窗口”是高效精准的“智慧大脑”,积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

 

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口岸建设试点,太仓港规划到2027年,年集装箱吞吐量有望超1000万标箱,年货物吞吐量超3亿吨,这对口岸的承载效能与智慧程度提出更高要求。太仓港口管委会科信办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利用江苏“单一窗口”的数据底座,打造太仓口岸通关AI大模型服务应用,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的效率,以开放共享进一步促进国际供应链畅通。

 

一路遍布挑战,一路繁花盛开。省电子口岸公司与上海、浙江、安徽等兄弟省市紧密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单一窗口”合作共建,成功上线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专区,还实现了长三角地区客服工单一体化,不断织密长三角地区高效口岸服务网。

 

服务政府方面,江苏“单一窗口”是洞察全局的“数据罗盘”,依托数据驱动深刻构建政务服务与科学决策的新范式——

 

江苏“单一窗口”积累的海量数据资源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集监测、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口岸数字化服务。省电子口岸公司联合南京市交通运输发展中心,完成省内首个南京区域外贸集装箱流量流向数据报告。“有了这项报告,我们能更直观掌握外贸集装箱的流量流向,也有利于开展港口集装箱业务和进行航运企业航线规划,为行业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南京市交通运输发展中心副主任杨晓健说。

 

建设南京海关惠企政策精准推送系统和跨境贸易数据服务平台,让政策红利精准快速直达企业主体;首创省级“单一窗口”服务贸易综合平台,实现服贸业务“一站式”办理;首创省级FTA进出口税率查询平台,累计服务企业超70万次……8年来,江苏“单一窗口”用一次次创新与突破,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江苏的外贸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轻装上阵。

 

奋楫笃行、勇立潮头

展现开放新答卷背后的“苏式担当”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新篇待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

 

展望未来,江苏“单一窗口”将进一步夯实数字底座,积极把握国际贸易数字化发展大趋势,全面推进数智化升级,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聚焦用户需求,深化AI通关智能体、智能辅助申报、智能客服、智能搜索等服务建设,开发更多集成性智能化便捷服务功能。此外,平台将致力于实现从“一站式”到“集约协同”的服务跃迁,结合智慧口岸建设,促进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同时,加强数据治理、挖掘、分析等能力建设,进一步升级企业跨境贸易档案、金融服务、智能精准推送等应用。

 

“我们将持续深化‘单一窗口’功能迭代升级,加快构建‘数字口岸+智慧贸易’新生态,为江苏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注入更强数字动能,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书写更多彰显‘苏式担当’的优异答卷。”省电子口岸公司负责人说。

 

江苏,通江达海,链接全球。数字浪潮澎湃不息,江苏“单一窗口”也将以创新为桨、数据为帆,助力外贸巨轮破浪前行,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